最近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除安徽省外,全國其他省份的GDP增速均未達到年度預期目標。其中,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0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1%,不到預期增速的一半。上周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
  這樣的增長壓力是近年比較少見的,以至於市場上瀰漫著一些悲觀的氣息,進而希望出台更多刺激政策,但是最近中央出台過一系列的“微刺激”措施,包括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針對一些領域的定向降準,還有加速中西部的鐵路建設等,但是總有些人覺得不過癮,認為這沒有一步到位、立竿見影,以至於產生了一些急躁的情緒。
  此外,一些地方官員在扭轉唯GDP論政績後也出現了些許觀念誤解,認為既然強調簡政放權,把發展經濟的主動權交給市場自行其是就好。尤其舊式的GDP政績考核方式要揚棄,但科學的新考核方式也沒完整建立,激勵機制不明確讓一部分官員無所適從。加上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的難度也不少,於是有些官員就抱有“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這就產生了一些鬆懈的情緒。
  兩種情緒有它的產生背景,我們不需要刻意渲染,但也不能視而不見。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對於當前形勢和前景的判斷,而這一點尤其需要最高決策層有著清晰的態度。其實,對於當前的經濟狀況,決策層一直是心中有數的。
  李克強昨天在院士大會上說到,目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市場預期等一些方面出現穩中向好。”當然,他也說到:“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各地發展不平衡,制約發展的不利因素依然較多。”
  顯然,目前的國內外環境是錯綜複雜的,李克強提出“既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又不能掉以輕心”。這就是針對當前存在兩方面情緒有的放矢,傳遞出清晰的中南海態度。
  一方面,市場不能為那些急躁情緒所左右,無論是從全球還是中國的角度,經濟發展都有大小周期的變化,過去三十多年中國高速的增長,助長了國人在經濟發展上無與倫比的信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忍受一些暫時的挫折。部分地區經濟增速下滑,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是好日子宿命式的終結。
  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曾告誡現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太過敏感,“鈍感力”(遲鈍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麼對於一些市場人士而言,不要太急躁、太焦慮,淡定才能迎來良機。要知道,我國經濟的上升之路還很遠,近代諸多發達國家都有百年的長期增長,中國何以局限於30年。無論在改革紅利、科技創新,還是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中國都有著寬廣的挖潛空間。
  如今,中國告別大規模的“強刺激”而採取精準的“微刺激”,這是經歷了代價和痛苦後的理性選擇,它或許不如“四萬億”對經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也避免了許多後遺症,對經濟的健康發展更有利。這就是中國定力,發展經濟不是依“只爭朝夕”的精神,還需要“高瞻遠矚”的謀略。
  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官員出現的鬆懈情緒,也需要“對症下藥”。5月30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國務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據瞭解,這項督查工作,從國務院研究決定到動員啟動,僅僅間隔11天時間。這就是中南海雷厲風行的效率,它所傳遞的信號不能僅僅理解為一項督查任務,更是一種高度負責的態度。
  對於各地和各級官員,把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實好就是當前對中央負責的最大政治,也是對人民負責的最高情懷。無論簡政放權觸動了誰的既得利益,也無論反腐倡廉打掉哪裡的老虎蒼蠅,都不能妨礙公職人員履行職業操守,把眼前的、手頭的工作做完做好。
  李克強昨天說,“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動力、向惠民生要動力,發揮政策疊加效應,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這既指明瞭工作的方向,也設定了工作的目標,各地各級政府官員就應該把任務層層分解、加壓落實,用認真負責的態度替換麻木懈怠的精神,在下半年裡發揮創造性與能動性,讓中央的承諾不打折,讓人民的期盼不落空。  (原標題:發展經濟不能“只爭朝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27htnd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