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2月11日電(記者劉菁 郭遠明)城鎮化加速背景下,農村耕地整村集中流固態硬碟轉更多了,適度規模種植讓種田效益持續增加,種田大戶不斷涌現……隨著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步伐的加快,傳統農業省份江西省農業生產經營呈現蓬勃生機。
      江西南城縣株良鎮株良村村民周玉旺十多年前棄農從工,是當地校具生產銷售的帶頭人。可最近老周幹了件村裡人沒想到商務中心的事,他掉頭棄工從農,通過流轉獲得了本鎮駱家塘村兩個村小組全部350畝農田30年的經營權,在南城縣他承包的耕地達到1500畝。周玉旺說:“之前我們這裡的種糧大戶都是東村幾十畝、西村幾十畝拼湊起來的。能夠整村流轉到成片集中的耕地,得益於城鎮化的加快。”
      株良鎮近年利用傳統優勢,打造全國聞名的校具生產基地,97家校具生產企業帶動了周邊山區村民向集鎮彙集,加快了城鎮化進程。駱家塘村村支書詹安祥告訴記者,全村15個村小組的村民基本都搬到集鎮或縣裡購房居住,“人均不足一畝田,一家一戶搞怎麼出效益?土地整村流轉有汽車貸款利於承租者集中耕作,降低成本,租金也高。”整村流轉比散戶零星流轉的耕地每畝每年租金多出100多元。
      經營規模小、勞動力老齡化、組織化程度低——這種粗放的農業經營方式過房屋出租去一直困擾著江西農業現代化的步伐。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空心村增多,留守老人只種“口糧”田現象普遍,由此也帶來可供流轉的連片耕地增多。
      在種糧大戶對耕地集中流轉需求旺盛、可供流轉的連片耕地增多等因素的作用下,江西一些地方出現整村耕地集中流轉趨勢。南城縣縣長王小林說,農村基層出現的農業生產經營新動態,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房屋二胎營的精神相吻合,代表了現代農業發展趨勢。
      今年8月,順應基層農村出現的耕地集中流轉趨勢,江西因勢利導出台了《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引導各地大力培育現代農業規模經營主體,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增強經營主體的土地吸納能力和規模化經營水平。
      江西共青城市江益鎮南湖村的3200多畝農田明年初將整村流轉出去。村支書萬為林算賬說,種20畝水稻,產量約為13000公斤,銷售收入3萬多元,純收入2萬元。按四口之家計人均年收入5000元,效益遠遠低於夫妻兩個外出務工五六萬元的收入,至少要種50畝以上水稻才有賺頭。所以村民們同意由村裡組織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整村流轉出去。
      在農村土地集中流轉趨旺的背景下,江西各地健全服務網絡,完善政策引導,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目前江西全省土地流轉總面積達650萬畝,占家庭承包面積的20.5%;全省90%以上的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各縣(市、區)也依托農經部門努力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
      土地規模流轉帶來了種田效益的增長。來自江西餘乾縣的42歲農民李檢發在撫州市臨川區流轉承包了7個鄉鎮約5000畝農田,其中羅針鎮丁湖村和長湖村1800多畝農田整村流轉給他。李檢發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賬:農田集中連片流轉後,種植品種、技術服務和田間管理都實現了統一,比普通農民種田畝產高出100公斤,一年就多出100萬元的收入。他說:“我這規模種田每年有二三百萬元的純收入,比去工廠打工更有‘搞頭’!”在李檢發的動員下,在外打工的兒子以及弟弟全家都跟隨他一道在這裡承包種田。
      以適度規模為主的經營方式的改變帶來了生產方式的改進。在江西廣大農區,農業機械正在快速替代人工投入。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幫助下,近年來李檢發陸續購置了200多萬元的耕整機、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他說:“一臺中型收割機可抵得上七八十個勞動力,每畝水稻收割費用不足純人工的一半。”如今李檢發20多歲的兒子已成為機械化耕作的主力農機手。
      預計今年江西全省機耕、機收水平將分別達到84.5%和68%,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突破60%。  (原標題:種田效益增了--江西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27htnd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